学工

当前位置: 学工>

大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作者:lanke 时间:2019-10-17 17:09:53 点击:11348

一、案例背景

传销这种违法的社会现象,犹如牛皮癣一样,反复治理又反复发作,这个地方治愈又在那个地方发作,已成为让人十分痛恨的社会诟病,它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影响和危害非常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传销的手段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从最初的商品传销、拉人头传销,逐步演化派生出新型的网络传销和“加盟店”形式,组织对外形态也从当初“明目张胆型”转入“地下隐蔽型”,侵蚀骗取的对象从当初农民、社会无业人员转向了在校大学生。因此,每年大学生在就业季节都会出现上当受骗的现象。   

二、案例简介

女大学生张某,前不久在工厂兼职打工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位周姓男性工友并产生好感,两人有了恋爱的趋势,寒假打工结束后两人频繁保持着联系。在张某毕业时,她向周某吐露了找工作遇到困难的问题,周某谎称自己有亲戚在湖北黄冈中学当校长,可以介绍张某到黄冈中学去当老师。这对于师范生张某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福音,于是当即和周某约定赴黄冈面试。张某到黄冈后,可想而知,等待她的根本不是美好的憧憬,而是被前来接车的周某骗去手机和身份证,把她带到农村的一间民房控制起来,与其他被骗来的人一起强制接受洗脑。事情发生后,幸好老师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各方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张某才能得到快速解救。

三、案例普遍性原因透析

通过大量类似案例的分析,以及对大学生社会认知程度的调查,大学生容易被骗入传销组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经验不足,缺少警惕而受骗

大学生年轻、涉世未深,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缺乏,对社会现象认知不足,善恶鉴别能力较弱,对长期未见的同学、校友、工友仍然抱着十分信任的态度。当他们吹嘘一夜暴富的神话时,即便是天花乱坠也深信不疑,没有产生应有的警觉,看不清传销人员掩饰在亲情和友谊面纱下的狰狞面目,最后被蒙骗拉入传销。

(二)对外交往无防,结友不慎而受骗

大学生思想活跃,自立意识较强,有急于闯入社会干一番事业的冲劲,想快速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希望到处有朋友,能得到朋友的支持和关照。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在交友时缺乏甄别的眼光,不懂得怎样去了解对方的底细。他们甚至认为,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只要谈得来就是朋友。因此,在汽车、火车、网络等地方认识的人,都成了能说心话的亲密朋友。

(三)渴望追求成功,急功近利而受骗

有些大学生毕业后急于想挣大钱,想在短时间内干出一番惊人的事业,让别人刮目相看,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人生价值。这些学生接触传销后,认为找到了快速致富、通往荣华富贵的捷径。在这种一夜暴富心态的驱使下,人生观、价值观已经严重扭曲,于是主动让自己“骗入”传销。

(四)盲目追求爱情,情迷意乱而受骗

有些大学生是为了追求爱情,被所谓的爱情诱惑蒙蔽而骗入传销。现今网络极其发达,网络交友十分方便,虚拟的网络爱情又具有神秘感和朦胧美,让年轻大学生情迷意乱。在好奇心和美好爱情的驱动下,于是不远千里单刀赴约,而结果却是相反,日夜思念的“郎”变成了“狼”,“美女”变成了“美女蛇”,最后被传销组织控制才如梦初醒,可为时已晚。

(五)毕业求职心切,诱于高薪而受骗

大学生找工作被骗入传销,是一个最常见的现象。由于毕业生求职心切,从各方面海量收集招聘信息,对收集的信息也不进行真伪辨别,觉得有机会就贸然前去应聘。还有的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心比天高,胃口很大,求职一心要找好工作,找收入高的工作。传销人员往往抓住大学生这种贪图“轻松赚大钱”的心理,设计“高待遇”骗局诱惑大学生入套。

、预防案件发生的对策

为防止大学生陷入传销漩涡,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多向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大学生自我防护教育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要设立班级信息员,建立宿舍长每日清点人员制度、班长每周报告人员思想动态制度、学生会干部工作检查制度,以及党员情况反映制度,全面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和思想动态。如有问题,及时跟进了解,防患未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常态化向大学生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要及时开展入学教育,重点揭露传销的骗人伎俩和危害,打牢新生预防传销的思想基础。在节日和寒暑假来临时,要开展抵制传销的法律宣传活动,强化大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外出兼职时,做遵纪守法模范,拒绝远离传销,避免落入陷阱。

3、开展自保自救教育。学生离校前,班主任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去向,建立联系渠道。老师可以事先和学生约定一些不易被传销人员所察觉的暗语或短信,一旦发生问题,以便学生发短信或打电话用暗语向老师求救。也要教育学生,一旦陷入传销时,要沉着冷静,应采取周旋怀柔对策,设法保持通讯畅通,等待时机向公安部门报警,或者与学校、家长联系,等待解救。

(二)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1、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全体教师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责作用,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教育学生胸怀大志,树立远大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收获是和劳动的付出成正比的,幸福是通过努力拼搏得来的,那些“天上掉馅饼”、“弯腰捡金子”的轻易之事不可能存在。

2、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教师们要结合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做到课程思政化,在专业教学中也要向学生开展唯物主义价值观教育,匡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通过人生教育让学生明白,衡量一个个人价值的大小,是根据个人为国家做出多少贡献,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为党的事业贡献多少聪明才智来定的。而不是用个人赚钱多少、社会地位的高低来衡量。从而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

(三)加强爱情观教育,矫正大学生恋爱交友行为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做好大学生的情感引导工作,让学生懂得怎样去爱,该爱什么样的人,什么是真爱等问题。教育学生对“社会人员”的爱情攻势要保持理智和观察,不能善恶不分,被甜言蜜语所迷惑。要坚决批判那种为了让从事传销的恋人提升业绩,而助纣为虐,骗同学、骗亲人加入传销的“愚爱”行为。

2、教育学生规范交友行为。要告知学生明白,电台电波交友和网络爱情是不可靠的,空中楼阁式的爱情经不起风雨,往往会出现“见光死”的现象。要警示学生知道:有些所谓“网友”是专门张网以待,拿“网”来捕捉朋友的人,这头看起来是“美女”, 那头其实是“画皮”的这些可怕事实。也要告诫学生出门在外时,不要随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电话和地址等信息。交友不严肃、不负责任,有可能被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给日后带来安全隐患。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树立毕业生艰苦奋斗的思想

1、开展实习和离校教育。大学生进入实习和就业阶段时,学校要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其正确的就业观。要求学生选择正规的实习单位,教育他们不要怕苦怕累,鼓励他们多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艰苦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开展理性求职教育。教育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客观理性对待职业需求,要把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国家就业形势结合起来,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对人才的统筹安排结合起来。鼓励他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就业逆境,不气馁、不浮躁,更不能自暴自弃,降低人格进入类似传销的黑色非法行业。

3、开展预防职业陷阱教育。教育毕业生求职时,尽量找人才市场、大型招聘会等正规渠道。接到应聘通知时,要通过网络、电话查询等方式核实用工单位的真实性,并与家人和老师交换意见后才做决定。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多借一双慧眼看看、多费一些口舌问问、多长一个脑袋想想,多设一根心弦提防。一旦碰到用人单位工资待遇奇高,对人员的使用又不明确时,要保持足够警觉,不要被“高待遇,高回报”的谎言骗入陷阱。

五、案例启示

1、要建立常态顺畅的信息反映渠道。要求宿舍长对经常外出、晚归的学生加强观察和询问,对夜不归宿的学生要第一时间报告。本案中的学生能及时得到解救,就是张某当晚没有回宿舍时,同宿舍同学及时向老师报告了情况,老师在联系无果的情况下,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没有延误时机。

2、要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各部门都要有应对紧急问题的机制方案,出现情况时各方能迅速协调、齐头开展工作。本案发生后,学校应急方案立即启动,主要的学生会干部轮流不断地给张某打电话发信息;班主任、辅导员及时与家长联系反映情况;学校保卫部门向地方公安报告情况,请求协助查处;后勤部门立即给前往解救的老师购买车票等等。一套顺畅的应急反应机制,会让问题及时得到抑制,快速得到处理。

3、加强对大学生的全面教育培养。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掌握应有的文化知识,更要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生存能力,提供社会认知能力和事物鉴别力。学校要多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锻炼,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人生教育、理想教育、安全教育、求职就业教育等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学历、有能力、有文凭、有水平的优秀学生,才能经受起社会风浪的考验。(来源:教育部大学生在线  作者: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胡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