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当前位置: 理论>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望海楼)

作者:lanke 时间:2021-06-27 20:41:59 点击:8122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历史节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回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清晰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法理逻辑,使其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为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也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模式。

  从历史逻辑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中,这样描述民国期间议会制的乱象:自1912年到1928年,16年间十易国家元首,组阁45届,总理更迭59人次,任期最长者不超过一年,最短者不到一天。总统、内阁、国会、宪法变换频繁,造成严重的社会动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各政党的共同目标。在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而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它植根于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中,并不断成长壮大。

  从实践逻辑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行得通、很管用。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共同奋斗。多年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面对“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这些都生动诠释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实践中的独特优势:它能够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真实、广泛、持久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的根本利益;它能够体现奋斗目标的一致性,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它能够促进决策施策的科学性,通过政党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规范化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画出“最大同心圆”。

  从法理逻辑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发展、日渐完善。回顾历史,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从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到中共中央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坚持中不断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大力推进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和实践创新,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多党合作有了新气象、思想共识有了新提高、履职尽责有了新作为、参政党有了新面貌;各民主党派努力提升履职水平,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共同推动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完善。

  经过70多年发展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给世界提供了一个朴素而珍贵的启示,那就是任何政党制度都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和国家治理需要,既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政党制度模式。走好自己的路,并不断发展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焕发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为《人民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