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

当前位置: 学工>

从“蝴蝶效应”看高校大学生管理

作者:admin 时间:2017-11-01 15:26:00 点击:764

       一、“蝴蝶效应”:由来与启示
        (一)“蝴蝶效应”的由来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来源于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的一篇论文。其大意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产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的理论以实证手段证明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像《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和《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等等。

        (二)“蝴蝶效应”的启示
        1.从动力学角度来说,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也就是说,如果在原初有一个良好的推动力,即使这个推动力的作用极其微小,也可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
        2.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一个坏的微小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通常戏称为“龙卷风”或者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在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关注细节,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把微小的但是良好的苗头加以引导,就可以在全体当中起到示范作用,而后推广到全体,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同时,坏的微小苗
头也要及时发现,防微杜渐,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至于造成大规模的负面后果。

        二、原初动力:辅导员队伍的示范作用

        根据“蝴蝶效应”启示的第一个方面,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也就是说,如果在原初有一个良好的推动力的话,即使这个推动力的作用极其微小,也可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而在高校中,
这种推动力里最重要的就是高校辅导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可见,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和服务者,在高校整个育人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参与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在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等。学生工作方面,包括安全稳定、学生党建、学风建设、学生科技活动、学术社团管理、学生社会实践、班团建设、宿舍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指导、贫困生工作等。这就使辅导员比其他老师拥有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可以说,大学校园生活中,辅导员是大学生接触最多最亲密的人,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他周围的学生。如果我们的高校辅导员能够给一个“原初推动力”,就会为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必定能够像我们前面所分析的“蝴蝶效应”一样,带动整个年级乃至学院长期良好地发展,提高整个学校的校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之,在高校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的自身建设至关重要。原初动力做好了,根据“蝴蝶效应”,就能够带来整体的进步。首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应充分意识到,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自身素质提高了,在高校系统中作为原初动力的作用才明显。为此,辅导员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平时多看有关书籍,多听有关专题报告,多接触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最终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第三,要不断加强对新知识、新科技的学习,以适应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增强工作的影响力、说服力、凝聚力。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辅导员自身要有健康的人格素质。辅导员的人格素质无疑是影响导向作用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帮助学生拓展能力,完善人格。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一专多能的能力培养,为社会输送大量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防微杜渐:从细微之处做好学生工作
        根据“蝴蝶效应”启示的第二个方面,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隐性到显性的过程。在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关注细节,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仔细想想,生活中的“蝴蝶”现象俯拾即是,只是没人像洛伦兹那样把它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在许多单位、部门、家庭,都曾经发生过这类现象,例如突如其来的意外打击,一时难以化解的矛盾与感情纠葛等等,外部环境骤变,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引起心理震荡波动。在高校阶段,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没有完全成熟,学生之间可能仅仅因为一点小小的误解摩擦,一个漫不经心的举动,一些琐碎的小事,导致矛盾激化,势不两立,以致大动干戈,甚至引发自杀、他杀或恶性群体事件。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由于高校管理者没有及时发现马加爵的心理问题,从而造成这场人间悲剧。据其同学介绍,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踢球,只要有人踢不好或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为此,马加爵几个老乡也渐渐疏远了他。还有同学回忆,马加爵以前经过寝室,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他的东西,他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该同学。同学都说他性格孤僻,不好相处,没能建立起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后来才会因为一件小事情被误会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设想一下,如果当时他的同学把他的思想动态向辅导员老师、学院领导进行汇报,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或者谈话,解开他的心结,可能就不至于发生这样的悲剧。
        由此可见,“蝴蝶效应”启示我们,高校的管理者必须重视超前教育,要善于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预测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趋势;要善于洞察学生思想问题的萌芽,适当超前或适度超前做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即古语所说的“禁于未发之谓预”,“防为上,救为次,戒为下”。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本来是芝麻大点的分歧、摩擦,由于处置不当,引发了“连锁反应”,规模由小变大,就会演变成群体性事件,或酿成扰乱社会秩序的局部骚动。鉴于此,应当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警机制,及时分析和把握社会思想感情动向和社会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和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及时发现潜藏在校园当中的暗流毒素,超前预测,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在“第一时间”里掌握“第一信息”,在“第一时间”里做出快速反应。为此,就要关注国际国内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动向可能给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下大力气分析各种错误思想形成、传播、蔓延的现象,防止因信息不灵、渠道不通、传递不畅而延误时机,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要及时搜集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答疑解惑,理顺情绪的工作。要精心制定长期的预警防范战略规划,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错、高效运转的信息网络系统和全方位、立体化的预警防范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被动应付向超前预防转变,由“消防队”向“先遣队”转变,由消极等待向主动出击转变。例如,今年3月14日,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3·14”事件发生后,部分国外媒体炮制不实的报道;CNN主持人卡弗蒂发表“辱华言论”;部分群众集体抵制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一系列事件使得有着强烈爱国情感的年轻大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讲些过激的言词进而采取一些非理性的举动。面对西方反华势力的喧嚣,我们应该怎么办?在激情之后,我们还是要冷静克制,我们不该让激情演变成又一场“混乱”。在这场爱国情怀宣泄的风潮中,全国各高校采用的方法比较稳妥,先是有关部门及时通告各个高校,再由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挂帅,召开学生大会,传达事件发展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教育学生理性看待这些事件,从而避免了大量过激行为的出现。这就是“蝴蝶效应”的防微杜渐在管理当中的典型应用。
       总之,“蝴蝶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些理论的灵活应用,认真细改地做好学生工作,起到辅导队伍的示范作用,避免一些本可以避免的事件发生,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良好基础。(来源:东北财经大学   辅导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