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当前位置: 理论>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中国何以做到持续有效推进改革

作者:lanke 时间:2019-07-19 08:48:35 点击:19480

编者的话: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1年,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改革持续有效推进,社会充满活力而又安定有序;我们办成了许多举世瞩目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发生经济危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却没有贫民窟,近14亿人民即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中国人民手中,许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面对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是如何做到的?本报推出“解码”系列观察版,力图以新的视角观察中国、解读中国奇迹。从今天起推出活力中国子系列。

初心和使命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李君如

内容提要

持续4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成就世界奇迹。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处于进行时,并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从“出发”到“再出发”,推动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后,向“强起来”的目标继续奋进。持续4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方向不变、动力日增,中国何以能成就这样的世界奇迹?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根本动力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政党,要不停顿地向前迈进,都要有强大的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找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是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还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又一次强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复杂局面下持续有效推进改革开放,就在于我们有一个根本动力,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立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只要了解一下改革开放的发生和行进路径就可以发现,改革开放的逻辑包括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逻辑。这一思想路线的逻辑起点,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这个作为思想和行动出发点的“实际”,既是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实际,也是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中华民族历史追求的实际。因此,对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中国共产党来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包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科学要求,也包括“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的价值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是为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的基本世情出发,改变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富起来”。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中华民族能够在“富起来”的基础上迎来“强起来”的明天。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及贯穿其中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逻辑,在价值追求上,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事实就是这样。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并实行改革开放;从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到形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从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到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到强调全党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再到按照“治国必先治党”的思路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再到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到确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从提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适应新情况、提出新思想、作出新决策,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就在于始终牢记我们党成立时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明确方向

“改革开放”属于实践范畴。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目的对于实践的起步、进程、结果及其成效,关系甚大。目的对不对,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是不是具有可行性,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方向、进退和成败得失。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人们拥护改革开放、参与改革开放,就是希望改革开放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吃饭穿衣等物质文化需要;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们期待过上小康生活,希望改革开放能够让大家有房住、有车开、有家电可用。人民群众这些朴素的要求和希望,正是改革开放全部追求的一个缩影,可以折射出改革开放目的和方向的崇高和光明。现在,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实现这一目标后,还要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人民群众对于改革开放的更高期盼、更高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的目的不仅是伴随着实践的推进而提升的,而且是有层次的。即使在人民群众把解决温饱问题、过上小康生活看作改革开放目的的时候,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希望物质生活改善了,社会道德风气不能搞坏了。我们党体察人民群众这一需求,在当年就已经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目的提了出来。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解决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阶段性、层次性的。

进一步考察改革开放的目的,可以发现,这些目的之所以紧密联系、相互衔接,是因为有一个根本的目的。这个根本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给出了答案,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赶上时代”“振兴中华”。今天,我们党带领人民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表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人民支持

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有效推进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使改革开放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具有历史的、政治的、道义的、法律的正当性,因而一开始就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仅仅考虑到改革开放具有正当性,而没有考虑到改革开放作为一场社会革命具有高度复杂性,包括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那么,改革开放在持续推进中就会遭遇各种难以克服的阻力,就难以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持续有效推进改革开放,还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也就是说,改革开放要持续有效推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从而确保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支持、具有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这就意味着,改革开发的持续推进必须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为改革是为了人民群众、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同时也注重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其着眼点就是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动力,必须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等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支持、持续深入推进的重要密码。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坚强领导力量是根本保证(大家手笔)

陈锡喜

在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各种各样的改革并不少见,但像中国改革开放这样持续有效推进、不断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奇迹的改革,极为鲜见。这场被称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古今中外,改革能否持续有效推进,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有没有坚强的领导力量。

回顾过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强调,“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指出这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确立正确的改革开放方向目标、政治路线和战略规划,也不可能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这些都是确保改革开放持续有效推进所不可缺少的。当然,为了加强党的领导,还要改善党的领导,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让我们党更加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前进,更加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方针政策主张,从而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夯实改革开放的群众基础。

立足当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我们的改革开放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不断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更加繁重。落实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非易事,必须有根本政治保证,这个根本政治保证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也要看到,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要更加注重协调和整合好各领域各层次的复杂利益关系,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复杂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尤其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如此,全党全国人民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改革涉险滩、闯难关、啃硬骨头,才能统筹协调、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使全面深化改革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展望未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制度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需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内在统一的总目标,决定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解决好过河的“桥”和“船”问题

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适势求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是异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卓越成就,充分彰显了正确方法论在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全面深化、不断取得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调研期间指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这些关于改革方法论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改革方法论体系。这些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是改革开放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能够持续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

正确改革方法论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坚持和运用。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我们在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和运用中,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改革方法论体系。举例来看,其一,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是对系统分析方法的坚持和运用。“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涉及所有领域的改革,特别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系统分析方法的坚持和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对系统论的具体运用。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从顶层、全局和长远对改革进行谋划,使改革的各项举措具有关联性和配套性。其二,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的坚持和运用。坚持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也就意味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关系的正确认识与沉着应对。

正确改革方法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全面深化改革新境界。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和运用,因为其具有高度科学性、合理性,所以能持续有效推进改革开放。例如,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能动性相统一,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和运用。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干到底;也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再如,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把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作为大前提,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自己的逻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正确改革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改革开放是先试验、再总结、后推广不断累积的过程,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正确的改革方法论强调,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谋划。例如,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统筹谋划,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一大批重要改革压茬推进,改革整体效应充分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举措正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动体现。再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意味着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提出总体思路和方案,但推行起来要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达到目标,积小胜为大胜。正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出和实行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我国改革开放才能持续有效推进。

(执笔:戴立兴、仇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