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

当前位置: 党史>

董天知:英气冲天

作者: 时间:2022-06-06 10:19:16 点击:1942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百团大战,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和“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妄想。在这场战役中,许多抗日将士壮烈殉国,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董天知就是其中一位。当时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为他题写了“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志常存鸭绿江”的挽联。

1911年4月1日,董天知出生在河南省荥阳县城关镇南街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家庭。董天知小名董亮,又叫董大文,上学后叫董旭生,1936年从北平出狱后到山西太原牺盟会工作时,才改名董天知。他念过私塾,7岁时入荥阳南关国民小学读书。由于他天性聪颖,又肯用功,《论语》中许多章节都能一一背诵,各科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之后,董天知考入了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后来,受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影响,他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董天知初露锋芒,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他毅然离开河南去北平。1929年,董天知考入弘达学院。在学校,他积极追求革命真理,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不久,董天知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中共河北省委遭受破坏。6月13日,董天知不幸被捕。在政治诱降和死刑威胁面前,他始终大义凛然、忠贞不屈。狱中党支部根据他的表现,决定将董天知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933年的冬天,为了反抗监狱虐待政治犯,狱中党支部领导难友开展绝食斗争。组织上考虑到董天知身体虚弱,不让他参加,他坚决表示“个人生命事小,政治影响事大”,毅然与难友们共同战斗。

1936年,董天知经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他遵照党的指示,前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参与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建立山西抗日武装新军,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的工作。

董天知先后担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政治主任、军政委员会书记等职务。他指挥部队在晋南、晋东南配合八路军主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董天知等艰苦细致的工作下,山西新军逐渐被培育成为一支共产党领导的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董天知奉命带领第三纵队配合八路军袭击驻扎在山西省潞城县的日伪军据点。当部队行至潞城王村时,被日伪军包围。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董天知率领警卫排击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身中7弹,和28名战士共同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29岁。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