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

当前位置: 学工>

从“四个维度”筑牢大学生复课开学的心理防线

作者:lanke 时间:2020-05-15 08:43:03 点击:11105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便成为高校开学复课后的重要任务。全国数千万大学生将陆续返回校园,面临从“宅”家生活到集体生活过渡、从线上学习到线下学习过渡的诸多适应性问题,以及来自学业、就业、感情和家庭的诸多压力。如何做好大学生复课开学后的心理防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完善机制心理疏导更有“力度”

一是要畅通心理疏导渠道。充分利用不同的平台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对青少年的心理援助服务。结合已有的在线疫情心理援助课程,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援助。其次,充分发挥“健康中国”、“12320”以及其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作用,对高校心理健康中心无法帮助的、需要更专业帮助的学生进行转介。在必要时,还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对学生开展远程心理健康指导。

二是要提高心理咨询水平。心理疏导工作由具有专业背景、专业资质的机构和教师来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积极开展疫情应对心理援助培训,组织专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督导。在开展心理咨询时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干预策略,同时也加强跨专业、跨单位的合作。

三是要探索评价督导方式。一方面及时对心理咨询效果及信息公开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对咨询工作者及媒体工作者进行培训,调整其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建立督导机制,对咨询质量、信息质量和相关工作者所面对的压力及工作、学习、健康状况进行管理及监督指导。

细致摸排:让心理关爱更有“温度”

一是精准对接接收工作。通过对农村、城镇返乡学生源地进行梳理,与各地区保持信息有效沟通。加大各大客运站、火车站的专业防护措施,通过官网以及交通工具播报实时更新各大客运站、火车站防护工作情况,消除学生因交通问题而对复课开学出现的抵触心理。

二是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公开地发布权威信息,来提高大学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并能够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加强监测和信息管理,及时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措施,开展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大学生正确了解有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互帮互助来防止其受应激的消极影响。

三是要明确援助对象类型。及时关注低龄大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网络保持双向沟通,重点对低年级大学生提供危机心理支持;关注女学生的心理动态,尽早实施心理干预措施;针对农村地区大学生返校加强正面宣传,保障生活和医疗的基本物资,医疗机构主动参与健康宣传教育;重点针对非医学背景的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其对疫情的认知度;多关注日后将改变卫生行为少的大学生,通过健康教育,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健康行为。

氛围营造:让心理服务更有“深度”

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复课开学后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每日向全体学生推送防控相关知识及心理辅导类文章,从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性质、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与他人多交流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发现生活的积极意义、寻求专业的心理卫生人员帮助等五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并通过提供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全心全意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减轻疫情对学生心理的干扰和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及时通报当前防控形势、高校防控部署,使学生知晓、理解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疫情,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战胜疫情。

二是要开展专业培训。一方面,建立健全辅导员竞赛学习成长的机制,每个月固定组织相关技能的活动比赛,在比赛中让辅导员老师认识到差距。另一方面,开展心理分析师、职业规划师等受众于学生的资格培训学习活动,加强辅导员对于心理疏导的技能方法认识。在心理疏导中辅导员努力掌握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要密切行为观察。注重从学生行为动态信息中观察学生、发现问题,鼓励教师在接近观察者的时候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认同,收集观察者与同学亲友、各科教师的印象,根据观察者身边人的观察判断学生的思想困惑,从而有选择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实现健康成长。

四是要发挥预防功效。高校心理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健康问题防范意识,发动更多的力量去及时疏导防范。鼓励各个专业的老师在授课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情感认同作为首要支撑,合理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提前准备,将心理疏导工作做成心理预防工作,突出疏导工作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在开学通知书上署上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他们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在大学中告知他们未来就业的趋势和压力,阐述国家总体发展的目标方针。

教师主动:让心理战疫更有“广度”

一是要给予学生安全感。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比如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传播规律等,及时帮助学生们澄清谣言,在他们对身体状况感到担心时,为他们释放安全的信号。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当学生出现一些症状时,比如有发烧、咳嗽、胸闷的症状,鼓励学生参加微信线上门诊,或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去社区医院求诊。线上问诊和线下检查后,再确定是否去大医药进一步检查,避免无谓的交叉感染。

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与家长、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居家以及返校的心态变化。组织开展以释放压力、增强信心为主体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困扰的根源。鼓励学生列出一些让自己开心且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屏蔽部分负面信息,每天定时关注官方信息。

三是要扮演倾听者角色。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化,如果学生咨询,教师要多听,告诉学生在疫情中发生的情绪变化是正常的,不要排斥和拒绝它们,这是克服恐慌的开始。要帮助学生静下心来,了解周围发生了什么,自己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影响有多大等等,这些问题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解决心理上的困扰。(来源:河北工业大学 冯赵建 许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