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当前位置: 历史>

冷战时期的苏联海军崛起攻略:寒酸陈旧的近岸海军如何参与大洋争锋?

作者:zhilan36921 时间:2018-12-29 14:01:37 点击:1895

冷战降临,苏联和西方这一对原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战斗的盟友就此成了对手。面对陈兵北海、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庞大西方海上力量的虎视眈眈,经历了二战惨重损失的苏联红海军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句出自丘吉尔之口的名言宣告了冷战的降临,苏联和西方这一对原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战斗的盟友就此成了对手。面对陈兵北海、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庞大西方海上力量的虎视眈眈,经历了二战惨重损失的苏联红海军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焦虑的苏联人回头盘点自己的海军家当时,发现只能用“寒酸”二字形容,屈指可数的沙俄时代留下来的老式战列舰,为数不多的二战前建成的火炮巡洋舰,陈旧过时且伤痕累累的驱逐舰,数量庞大却只能贴着海岸线作战的鱼雷艇、炮艇和潜艇构成了苏联海军的全部家底,规模虽然可观真实战力却乏善可陈。相比拥有航空母舰、舰载航空兵等的西方海军,那时的苏联红海军真是十足的“近岸海军”,和战后苏联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虽然斯大林有非常浓重的“大海军”情结,时任红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也殚精竭虑的为海军争取地位,但随着斯大林辞世和库兹涅佐夫在赫鲁晓夫时代的失势被贬,红海军的发展前景变得愈发黯淡。


除了以上这些主观原因,苏联天然的地理布局也严重制约了红海军力量的发挥:苏联的海岸被天然的分割为波罗的海、北海、黑海和太平洋四个互不统属的作战区域。因此一旦开战,红海军四大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无法相互支援,容易被集中兵力的敌方海军各个击破。


苏联红海军要是以常规力量去和北约海军抗衡,必须另辟蹊径。


从近岸防御到攻击至上


苏联人最先选择的是鱼雷,一系列威力巨大的鱼雷被军工部门开发出来装备了航空兵、潜艇和鱼雷快艇,试图以鱼雷这种威力巨大且相对廉价的武器结合“飞潜快”平台来平衡北约海军水面舰艇和航空兵的巨大优势。在导弹武器技术成熟后,苏联人又第一时间把导弹挂上轰炸机、塞进潜艇、搬上快艇,构成以岸基海军航空兵、潜艇和导弹快艇相结合的“新一代空潜快”攻防体系。当数百架挂载着KS-1导弹的图-16轰炸机、数十艘装备“萼片”导弹的各型常规潜艇和400多艘搭载着“冥河”导弹的“黄蜂”级和“蚊子”级导弹快艇大量服役并形成战斗力、组成一支“导弹化的小型舰艇集群”后,北约国家的海上力量“识趣”地退出了苏联近海,苏联红海军成功地获得了沿海的制海权。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和巴基斯坦海军的“开伯尔”号驱逐舰分别被埃及海军的“蚊子”级和印度海军的“黄蜂”级导弹艇发射的“冥河”导弹击沉的战例多少也证明了“小型导弹舰”作战体系的实战价值。



“红色马汉”,苏联海军元帅谢尔盖·戈尔什科夫


由于红海军无法在战时把全部的水面舰艇力量集中起来用于一个战场,必须两线甚至三线作战,同时苏联电子工业和自动化水平落后于西方,用于控制火炮和导弹的雷达系统非常庞大笨重,必须尽量加强水面舰艇单舰的持续作战能力,所以向来崇尚“更大就是更强”的俄国人将水面舰艇越造越大、面面俱到,大型导弹舰上也有有限的反潜武器、大型反潜舰搭载的反潜导弹也能用于攻舰,精于反舰和反潜能力的同时也具备强大的防空能力,这样就可以省掉专门的防空舰艇,在维持水面舰艇总体战斗力的前提下尽量缩减舰队规模。同时苏联水面舰艇每种武器系统一般都留有操作备份,有利于提升单艘舰艇的持续作战能力。


“重型水下巡洋舰”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大批大型核潜艇、大型导弹舰和大型反潜舰进入红海军的战斗序列。从1967年到1985年戈尔什科夫元帅卸任之时,苏联完工了34艘“扬基”级、43艘“德尔塔”级(此两级潜艇每艘搭载16枚弹道导弹)和6艘“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搭载20枚弹道导弹);48艘“维克托”级、一艘“共青团员”级、4艘“塞拉”级、7艘“阿尔法”级和8艘“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34艘“回声”级、18艘“查理”级(此两级潜艇每艘搭载8枚巡航导弹)和9艘“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搭载24枚巡航导弹)。


这些身躯如同海豹般庞大的核潜艇在技术上也非常突出,“扬基”级、“维克托”级等较早批次的核潜艇虽然水下噪音极大,但水下航速极快,让北约海军的反潜力量难以捕捉;随着消声瓦技术的成熟,后期的几级核潜艇的噪声分贝值明显降低,苏联核潜艇变得更加难探测,在“塞拉”级核潜艇上为了获得更大的潜深,甚至不惜工本地采用昂贵的钛合金打造艇壳(也让“塞拉”级潜艇拥有了“金鱼”的高贵绰号),使该型核潜艇能轻松地潜入到当时任何反潜兵器都无法够到的水下400米的深度自如航行。苏联核潜艇中最为亮眼的两颗明星莫过于“台风”级和“奥斯卡”级,作为世界上吨位和体型最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巡航导弹核潜艇,苏联甚至将这两型潜艇的舰种定义为甚为威武霸气的“重型水下巡洋舰”。


1966年2月1日至3月26日,北方舰队所属的两艘核潜艇K-133号和K-116号执行了苏联首次核潜艇环球航行。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苏联红海军走出近海向蓝水海军迈进的标志性事件。不到20年时间,一支纵横水下的红色狼群向北约露出了锋利的利爪和獠牙,神出鬼没的行踪和威力巨大的远程导弹令曾经横行苏联近海的北约海上力量如坐针毡、夜不能寐。



“远洋导弹战略海军”



浮出水面的苏联海军949型“花岗岩”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北约代号“奥斯卡”级)。由红宝石设计局1969年开始设计,首艇于1978年开工,1980年下水,同年服役。949级一共建造了2艘,现已经全部退役,是有史以来最具攻击力的战略核潜艇之一

同样的时间段里,4艘“克列斯塔I”级、3艘“基洛夫”级、3艘“光荣”级、17艘“现代”级大型导弹舰(此4级舰艇每艘分别搭载4枚、20枚、16枚和8枚远程反舰导弹)和4艘“基辅”级(以“大型反潜舰”的名义投建的轻型航母,虽然搭载了固定翼的雅克38型战机,但该机的作用更多的是携带深水炸弹攻击潜艇)、10艘“克列斯塔II”级、7艘“卡拉”级、20艘“卡辛”级、31艘“克里瓦克”级、12艘“无畏”级大型反潜舰充实到了红海军水面舰艇战斗序列。在技术上一样亮点多多:舰上的所有武器系统都有备份的操作位,一旦交战,只要军舰不沉没,就能保存大部分的战斗能力。尤其是24000吨的“基洛夫”级和12000吨的“光荣”级大型导弹舰(是世界上最大和第二大的巡洋舰,北约甚至将“基洛夫”级定义为“战列巡洋舰”),能在短时间内将20枚和16枚令人胆寒的重型远程反舰导弹射向敌舰,把毁灭泼洒到对手头上。同样用不到20年时间打造出的红色水面舰艇越发频繁地出现在北海、黑海、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一时间红海军的存在感十足。


舰队岸基航空兵方面,能携带重型远程空射反舰导弹的图-26和图-95导弹载机以及负责给导弹提供中继制导的图95制导机的服役,使得苏联红海军航空兵获得了远洋攻击能力。从沿岸防卫航空兵“羽化”为远程打击航空兵。


以上新型舰艇再加上部分还没到服役期的老式军舰,苏联红海军拥有4艘搭载固定翼飞机的“大型载机反潜舰”,106艘大型导弹舰/反潜舰和旧式轻巡洋舰,162艘中型导弹舰/反潜舰,570艘小型导弹舰/反潜舰、200艘核潜艇和185艘能在远海作战的常规潜艇。成为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美国海军居世界首位,总吨位仅次于美国海军的第二大海军。这些吨位大、航程远、空间充裕、攻防兼备的舰艇的入役使红海军彻底告别了“近海海军”的“穷矮矬”帽子,成为一支“远洋导弹战略海军”,具备了在大洋上与北约海军一决雌雄的实力。


让3艘航母退避三舍


强大的实力后盾让苏联红海军底气大增,频繁组织大规模海上演习赚足了和平眼球的同时还四处亮剑频频,最著名的一次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支持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苏联和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各自派出分舰队在地中海对峙。不同于古巴导弹危机时红海军的“怂包样”,这次红海军表现得极为强硬。面对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的60余艘作战舰艇(包括3艘航母和2艘两栖攻击舰),红海军地中海分舰队迅速集结了96艘作战舰艇(包括19艘导弹舰和25艘能发射巡航导弹的潜艇),一旦开战就能在第一轮攻击中向对手发射百余枚重型远程反舰导弹。有慑于此,美国海军在经过谨慎评估后选择了退避三舍。因为虽然美国人可以依靠空中优势摧毁大部分的苏军舰艇,但这些舰艇在被摧毁前有足够的时间将所搭载的导弹发射出去,而己方舰队也将在这百余枚导弹的饱和攻击下遭受灭顶之灾。结局很可能是美国第六舰队大部分舰艇被导弹击沉,剩下的也因为受重伤而丧失战斗力,从航母上升空的舰载机也将因为失去了航母找不到落脚点而被迫在海面上弃机;而苏联地中海分舰队大部分舰艇会被美国航母舰载机击沉,但剩下的舰艇能依靠备份系统继续保持作战能力。



<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data:image="" gif;height:393px="" !important;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 !important;width:600px="" !important;"=""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238, 237, 235);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ackground-size: 22px;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center;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image: url("");">


1973年,苏联太平洋舰队“波扎尔斯基”(Pozharski)巡洋舰上的官兵正在演练。“波扎尔斯基”号巡洋舰为斯维尔德洛夫级。苏联项目代号为68бис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第一种巡洋舰,也是最后一种传统的火炮巡洋舰。该舰于1954年12月31日竣工,1987年拆解


所谓的“饱和攻击”,就是由空中、水面、水下多种作战平台实施导弹齐射,以高密度、多波次的密集攻击摧垮敌军的防御体系,最好在首轮攻击就能置敌人于死地。地中海对峙正是苏联红海军“饱和攻击”思想的完美表现。


1973年的这次地中海美苏地中海对峙令苏联红海军扬眉吐气,一举洗雪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所遭受的耻辱。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自豪地宣称:“苏联已经拥有同时在各海洋上进行长期作战的一切手段。”


这次对峙也让美国海军震惊不已,被迫重新评估曾经不屑一顾的苏联红海军的真实战斗力,最终得出的结论让山姆大叔非常悲观:如果此时和苏联海军开战,美利坚合众国海军很可能会输掉战斗,取胜的概率不足35%。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的美国海军不得不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选择低调面对苏联红海军。


苏联红海军终于通过剑走偏锋的手段在某种特定的领域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海军形成了不对称的技术优势。小型导弹舰、反潜舰、常规潜艇和岸基航空兵保护近海的安全,大型导弹舰、反潜舰、核潜艇以及远程航空兵在大洋为国家争夺权益。1985年时,红海军核潜艇的远航次数比20世纪60年代末猛增20倍,水面舰艇的出航次数增加9倍,海军航空兵出动量达到4500架次,常年在公海上执行战斗执勤的水面舰艇和潜艇数量超过160艘。苏联红海军终于从被敌人轻视的近海防卫海军涅槃成了让即便最强大的对手也如坐针毡、闻风丧胆的远洋攻击海军。作为这支远洋攻击海军的缔造者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获得了“红色马汉”的美誉,足以告慰对他有知遇和提拔之恩的库兹涅佐夫的在天之灵。(来源:国家人文历史网站)